编者按:
《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已完成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发产业先声的智慧文萃,是行业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对产业前途命运进行思考的思想文库。自2023年3月起,协会各平台将精选大部分文章与广大读者共享。
今天推出的是《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五卷)》“特别推荐”板块文章《碳达峰与碳中和引领核能发展》。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碳达峰与碳中和引领核能发展》
2020 年,中国向世界宣示了“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国家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后又宣布了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的一系列新举措,并强调“我们说到做到”。这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自主承诺;是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是国内推进能源革命、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融合点,也是推动双循环,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抓手。“双碳”目标的宣示,更加清晰了我国“能源革命”的阶段目标,也要求我们为能源低碳转型做出更扎实、更积极的努力。
一、对“双碳”目标的十点认识
1.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双碳”目标及时地引导我国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由工业文明逐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双碳”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
3.“双碳”目标既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区原则”和基于我国现实和发展阶段的原则,又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
4.碳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有机联系的两个目标,碳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在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好实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要和国家宣布的 2030 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将比 2005 年下降 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25% 等指标统一理解。在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峰值应尽可能低,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为下一步实现碳中和打下基础,减少实现碳中和的代价。
5.“双碳”目标是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国目前还处在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阶段,实施低碳转型,确有困难的一面,但也可使我国在能效方面获益合乐彩票登录。低碳并不是减少能源,也不是减缓经济发展,而是以更绿色和高效的能源保障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实现公平、公正的能源转型,能源安全保障与低碳转型并行不悖。
6.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这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一谈到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只讲“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实际上,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实施能源低碳转型,资源基础是丰厚的。
7.中东部(胡焕庸线以东)是我国电力的主要负荷区,提一种满足中东部电力负荷需求的新思路:“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并强化“身边取”和“分布式”,提高中东部地区能源自给率。中东部地 区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还可以建造核电厂,不同专家组定量的计算表明:电从 “身边取”更加经济和安全。
8.实现“双碳”目标,需克服巨大困难。归纳起来讲,我国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对高碳发展路径依赖惯性大等,克服这些困难,恰恰是补我国发展的短板,落实新理念,实现新发展。
9.能源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包括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各种储能技术,绿氢技术,产能建筑及零能耗建筑,液体阳光,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先进核电技术等。
10.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 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把好事办好,深刻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总之,碳达峰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实现的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是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是与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的、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深刻进步的里程碑。从碳达峰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一般用了 45 年到 70 年,而中国
只有 30 年时间,因此碳达峰后只有更有力度地减排,才能实现碳中和,这显然更困难,更富有挑战性,但更是新型的发展机遇。
二、“双碳”目标引领核能发展
我国“十四五”期间能源规划,我认为需要为十九大提出的 2035 和 2050 两个伟大目标找准方向,走出能源革命的正确道路。同时,为 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做好铺垫,为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路径。进而为我国走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开坚实的一步。当前,我国能源转型面临着转型不力导致能源系统和技术的落后,社会创新乏力,五大发展理念不落地,低效重复投资等风险。
化石能源要尽可能适应能源转型,并做出贡献。要做好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稳油增气。化石燃料富含碳元素,是基础化工和材料制备的碳资源,要体现好它的原料属性。发挥好煤电的“供电价值”和“灵活性价值”。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低碳转型。我国发展非化石能源,需要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并举。在我国非化石能源为主的阶段,核能作为稳定的基荷将发挥重要的基础性能源作用。通过推动核能等新能源发展,逐步建立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能源)系统,基于这个能源系统的经济体系将支撑我国的生态文明社会。
在国家确定“双碳”目标之后,核电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核电是战略必争,需要有一个更积极务实、安全高效的发展规划。建议 2020 年到 2030 年这十年间,每年争取开工机组 6 ~ 8 台,核电总装机争取 2030 年达到 1.3 亿千瓦,发电量近万亿千瓦时,占比约 8%。此外,发展核电余热供暖,稳步推进低温核供热堆,受控核聚变研究争取再有突破,也有专家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让核聚变能在我国点亮第一盏灯!
发展核能,要以《核安全法》为基础,使核能安全、健康发展,全产业链(含前端、后端)配套和高质量发展。在核能领域确立新发展理念,要进一步理顺核电的体制、机制,要制度化地与公众和地方深入沟通,深入宣讲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 切实做到“人民核电为人民”。在此基础上,针对核电发展的各种堆型思想活跃, 需要做好科学论证,还要发展多种核技术应用,受惠于百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中国的核能事业是国家核心利益之所在,将在更坚实的科技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之上走向未来。
三、结语
“双碳”目标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对人类文明进程新的觉醒的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带来新投资、新技术、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和新的发展方式,呼唤深度的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将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
实现“双碳”目标是时代命题,参与全球的大考,是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赶考,中国不能落伍,历史要我们考出好成绩!核能发展将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本文刊载结束,本文整理自杜祥琬院士在中核集团首届科技创新论坛上的发言;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战略技术装备发展中心工程师崔磊磊,《中国核工业》杂志记者葛维维、邢泓琳整理,并在该杂志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