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举办首届核论坛,论坛围绕核科技发展、核科技国际合作、核能发展现状与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在论坛召开期间,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机构举办核论坛的初衷是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核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核科技在落实党中央对科技创新提出的“四个面向”方面有哪些举措?我国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哪些领域,产业发展如何……董保同就以上一系列问题,给出了精彩回答。
“我们确实应该有核工业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

▲ 董保同接受采访
“需要一个平台,能让专家、企业和政府更好地沟通”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了解,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是首次举办核领域论坛活动,您能否谈谈国家原子能机构举办这次论坛的初衷?论坛主要想达到什么目的?
董保同(以下简称“董”):国家原子能机构第一次举办核论坛,最早的想法是因为核领域涉及面很广,面临的形势也错综复杂,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一线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企业集团等跟政府部门之间做一些沟通交流,主要是交流信息、把握规律、凝聚共识、促进发展。
核领域在国际上有很多经验教训,就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对这个领域的了解不够,造成一些决策对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产生不利影响。
利用这个平台,可以让行业和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政府部门可以对一些新出台的重大政策做宣贯和介绍,业界也可以提出自身关切的问题。

▲ 第一届国家原子能机构季度论坛
第一次召开核领域季度论坛,几位专家就对下一步推动核工业的发展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像罗琦院士讲到的国外特种核动力的发展,包括核科技重大专项的策划和创新体系的完善;叶奇蓁院士提到核能在发电之外,还能在居民和工业供热方面发挥作用,另外他也提到了移动堆、小堆方面的新发展方向。作为政府部门,不可能把每件事都了解得很清楚,在论坛上的交流对制定政策、完善行业管理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这次论坛上,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作了核科技创新政策的主旨报告,把核科技的中长期发展部署和思路跟与会人员做了沟通。业内人士就会了解到政府正在关注哪些事情,大家就可以形成合力,凝聚共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原子能机构也将围绕特定主题或热点话题,把这个论坛按季度开展下去。
“核工业在这十年,确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核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有哪些成功经验?
董:我们这十年在核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一是核能发展进入世界前列。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安全性能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国内外首堆均已并网发电;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二是核燃料体系上了很大的台阶。中国的核燃料体系,从铀的勘探、生产到转化浓缩,再到放射性废物处理,整个产业规模都有大的跃升。为了与核电需求相适应,我国的铀转化能力、铀浓缩能力等,都已实现自主发展。可以说整个核燃料工业技术水平与核产业整体实力都上了很大的台阶,完全可以支撑整个核能行业的发展。
三是我国在核科技方面有很多突破。虽然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但是相比十年前,短板少了很多。如一些关键材料、关键设备,我们基本上实现了自主研发制造。
四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这次论坛的举办地——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十年前还仅仅只是一个规划和一张图纸,现在已经成为达到国际水平的安保中心。发展核工业和其他很多行业不一样,核工业需要完整配套设施。硬件方面,要有核安全、核安保和科研的基础设施,软件方面需要有法律法规等。

▲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
总的来说,这十年核工业变化是非常大的,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有这种自豪感和自信感。
“美国延寿,日本重启,中国的主题就是创新发展”
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两弹一艇”为标志的核科技成果,是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新时代,国家原子能机构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政策推动核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的两会上我发言的重点就是推动新时代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核工业现在确实到了新的阶段,不论是核能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还是核能支撑体系和供应链,我国已经站在了可以和世界核能发达国家比肩的位置。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与其他几个主要涉核国家相比,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主题不同。美国如今核能产业的主题是延寿,日本的主题是重启。(美国核电站平均运行年限已超过40年,现在正在延长至60年甚至80年;日本福岛核事故11年了,重新获批启动的核电机组只有10台。)中国的主题则是创新发展,我国的核电站、核设施都还比较“年轻”,总体上我们与美日等核能大国相比,面临的时代任务就不一样。

▲ “华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
作为核工业主管部门,我们会通过以下四个方向来推动行业发展。
首先是支撑现有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如高温气冷堆等具备四代核电特征的重大核能工程的建设。
二是完善整个核能产业及其支撑体系。不仅要关注核能发电或核能供热,还要把管理体系延伸到核燃料循环、放射性废物管理等流程。
三是补齐基础科研的短板。我国在核物理、放射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科研体系还有不足,在数据和材料积累、大型工程软件的建设等方面都还需要做功课。
四是进一步探索前瞻性技术。总体上,我国核能行业已经发展到与其他核能发达国家相比各有优势、在一些领域上并驾齐驱的水平。我国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6号机组不久前已经正式投入商用,也已经出口巴基斯坦,这证明在三代核电技术方面,中国是走在前列的。四代核电最大的特点是安全,但是成本比较高,因此对于四代核电技术,下一步就是要怎么把成本降下来,进一步提高高温气冷堆等的经济竞争力,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主打堆型,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相去甚远”到“超出想象”
记:党中央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四个面向”的总要求,核科技在落实“四个面向”方面有哪些举措?
董:“四个面向”其实是关联在一起,不好分割。
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方面,我们在核聚变、四代核电技术、中微子等方面的研究都属于科技前沿领域,如在广东的大科学装置(指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处于国际前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