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乐彩票登录官网
当前位置:
>
访问量:
核能科普知识
百姓视角看核电:听核电专家说核电
时间:2009年04月29日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点击量: 分享:

    谈“核”色变,是不少人的心理状态。大概是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所产生的破坏力太大了,让人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2009年4月19日,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核电站如果出现事故,会不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

    就这个问题,记者随机采访过一些市民。有的说可能会,但不少人凭直观感觉说不会:“如果真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国家不可能鼓励发展核电。”这些人用反证法去印证自己的直觉。

    他们的直觉是对的。核电站即使出现事故,也不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

    至于为什么不会,且听核电专家怎么说。

关键词:核裂变

    顾军是全国首批高级操纵员,1983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核电站从事核反应堆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现任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因培养费用巨大、身价不菲,核电站的操纵员被赋予“黄金人”的美称。

    核裂变就是中子撞击大原子核,大原子核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和其他一些物质。

    顾军介绍说,原子弹由浓度为90%以上的铀—235或钚—239组成核燃料;而核电站核燃料浓度仅为3%左右,这就好比白酒和啤酒,由于浓度不一样,白酒用火一点就能着,而啤酒怎么点也点不着。

    “爆炸还需要引爆装置。原子弹的引爆装置使烈性炸药爆炸,将核燃料迅猛压紧,形成瞬间剧烈、不受控的链式裂变,释放巨大能量,形成核爆。”顾军解释说,核电站的核燃料分散布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紧聚在一起发生核爆,核电站的核裂变过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是怎么控制的呢?这位“黄金人”举了一个控制裂变的方法:中子撞击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堆里有很多控制棒,这些棒对中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一旦发生事故,全部控制棒会自动快速下落,使反应堆内的链式裂变反应停止。

    谈到核电站,让人不得不想起1986年4月26日的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时因人为的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事故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因没有安全壳的包容直接向外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三门核电”会不会重蹈覆辙?说起这个问题,顾军自信地笑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核电站。从三个简单的方面说吧,前者用石墨作慢化剂,石墨容易燃烧,后者用水作慢化剂,水不会燃烧。前者控制棒发挥作用要15秒,后者只需2秒。前者缺乏安全壳屏障,辐射容易外泄,后者有安全壳保障,确保辐射不会外泄。

    不会出现类似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不等于一定不会出现其他事故。“三门核电”出现事故的概率有多大?顾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介绍了AP1000发电机组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落户三门的全球首台美国西屋公司设计AP1000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的安全理念,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非能动”是什么意思呢?顾军说,就是万一出现事故,在外界所有电源均切断的情况下,只依靠自然循环、重力、压缩空气等非能动资源,就能让反应堆里的裂变过程停下来,72小时内不用人工干预。

    回过头看“三门核电”发生事故的概率。顾军直言相告:“经测算,约为千万分之一。”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即使“小概率”变成“100%”以后,“三门核电”的燃料芯块、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安全壳四道“铜墙铁壁”,只要有一道是完整的,就可防止核泄漏。

    据介绍,全世界50年来443座核电反应堆在其总共1.2万多堆年的运行历史中,只发生过两次严重事故。一次是上面提到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还有一次是美国的三里岛事故。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由于有安全壳屏障,事故根本没有对环境造成影响。

    其实,核电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普遍。比如,法国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利用比例最高的国家,2004年核发电量占当年全法国总发电量的78%。

    揭开“核电”神秘的面纱后,人们发现,其实,“核电”并不神秘。(作者:陈小波、倪中勇、吕信渊)

来源:台州日报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