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的核政策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果目标模糊不清,不仅会影响能源政策,也会动摇我国的核大国地位。
2010年9月,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投产,时隔一年后,岭澳二期2号机组投产,自此,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全面完成,大亚湾核电基地装机规模达到了611万千瓦,成为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岭澳二期2号机组是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后建成投产的核电项目,因此更令世人瞩目,此时又逢迎峰度夏电力短缺的关键时刻,尤如在酷暑中吹来一丝清凉。
珍惜核电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指引下,我国核电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规模化发展初具成效,自主化、国产化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安全高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以2005年岭澳二期开工为起点,我国核电进入了规模化、批量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国在建核电机组27台,容量约3000万千瓦,占世界核电在建机组台数的42%,建设规模居全球第一。随着岭澳二期2号机组的投产,全国在运核电容量提高到119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发展开始步入收获季节,每年都将有新机组投产,目前在建的机组将全部建成。到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200万千瓦,约占届时电力装机的3%。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是核文化的核心。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我国核电机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运机组安全业绩方面,自1991年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全国核电机组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没有发生过2级以上运行事件,放射性排放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建机组技术水平方面,以岭澳二期为代表的二代改进型成熟技术,通过持续改进,机组安全性的堆芯熔融概率已达到1.5x10-5,低于美国核管会的概率安全目标10-4,接近三代水平。以三门、海阳为代表的AP1000和以台山为代表的EPR三代技术,机组安全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电的核心能力显著提升。一方面,设备国产化能力与水平快速提高。通过岭澳二期两台机组的建设,我们陆续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大型铸锻件、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培育了一重、东方电气(600875,股吧)等一批拥有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在完成核电国产化阶段性目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核电的科研力量也不断增强。为加大关键领域科研攻关力度,国家能源局积极打造国家级能源研发平台,分两批设置了38个研发中心,其中有10个涉及核电,面向核级设备、数字化仪控、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等核电关键领域,部分科研成果依托岭澳二期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核电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源保障。近年来,我们在铀资源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在铀资源获取方面,我国在铀资源富集的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非洲等重点国家和地区,通过签订政府间协议、直接开采、并购等多种方式,初步打开了局面。在核电人才的培养上,各有关企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渠道,通过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将培养关口提前,以及在工程实践中培养,确保了人才的持续成长。全国已有近30所高校设立了核专业,每年毕业生超过2000人,可以满足未来我国核电较快发展的需要。
总体趋势未变
承接"十一五"核电良好发展势头,我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指导方针,但是"十二五"规划刚刚公布就遇上了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引发了我国社会各界对核电安全的广泛关注,对核电发展规模、速度、技术安全性等问题产生了不少疑虑。但越在复杂环境下,越需要保持清醒,尤其是对当前形势和长远趋势要有全面、客观、科学的认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危"恰恰蕴藏着"机",福岛核事故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给我们提供了赶超世界核电水平的机遇。
第一,世界仍然需要核电,中国仍然需要核电。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200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口增加,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是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取得的。人类在200年间几乎用尽了地球几十亿年间积累的化石能源。再过几十年,即使化石能源不枯竭也会变得稀缺和十分昂贵。目前人类已掌握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还不足于替代化石能源。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我们看到了地球上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后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441个在运行的反应堆,总装机容量3.75亿千瓦,今天核电年发电量相当于1960年全球发电量的总和,提供了全球15%的电力需求。还有66个机组在建,相当现有核电机组的17%。30个拥有核电的国家已有1.4万堆年的运行经验。那些想完全废除核电的想法只是理想主义的愿望,就像人类不可能退回原始生活方式一样。
2010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32亿吨,已达全球煤炭产量的48%。原油产量突破2亿吨,进一步提高化石能源产量将受到资源储量、安全生产等硬制约。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5.2%,不仅早已超过了50%的国际警戒线,更超过美国的53.5%。而利比亚战事迅速推高了国际油价,加大了我国石油输入型通胀压力。这些都再次敲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钟。
另一方面我国现有能源结构高度依赖煤炭,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68%,煤电占全国总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76.8%,占总发电量的8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我国面临更大的压力;非化石能源比重不足8%,主要是靠水电,距离2020年15%的目标还有相当大差距。因此,从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和昂贵趋势看,从气候与环境的承载力看,我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发展核电是不可替代的选择,否则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难以达到15%。
一定规模的核电发展,可有效带动产业链上的科研、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核燃料等环节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保持一支核技术队伍。以装备制造和核燃料工业为例,近年我国通过积极发展核电,在最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了自主制造水平,实现了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等一批关键设备的自主化制造。如果我们因福岛核事故就裹足不前,那么所有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第二,福岛事故后,世界各核电大国发展核电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福岛核事故无疑给全球核电复苏态势带来巨大打击,一段时期内核电复苏步伐将有所放缓,但不太可能出现上两次核电事故后长达二三十年的萧条期。目前,主要核电国家均宣称要继续保有核电。美国、法国、英国等老牌核电国家表示坚持核能发展立场,并采取措施,全面审视和评估本国核电站安全,尽最大可能保证核能的安全利用。5月10日美国能源部公布了未来五年的能源战略规划。
美国此次公布的能源战略规划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但丝毫没有表示要取消或减少核能,相反有关核能的内容在规划中占有很大篇幅。从中可以看到美国要保持在核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研究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和舰艇核动力堆,并在核聚变和核基础理论研究上保持领导地位,通过保持核工业支撑美国核武器储备和未来军事需要。美国的核政策没有让人意外,这是大国的应有之举。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们应该认真吸取日本核事故的经验教训,更加重视核安全,但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能源问题十分突出的大国我们不可能放弃核电,我国未来的核政策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果目标模糊不清,不仅会影响能源政策,也会动摇我国的核大国地位。
美国未来五年能源规划中对核能的定位值得我们思考,我国未来的核能规划和政策应尽快确定。今年6月,英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宣布了新建核电站计划,在2025年前再建8座核电站;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为解决能源需求,更是坚持新建核电容量;俄罗斯、韩国在国际市场积极进取,出口核电装备和技术;越南、阿联酋、约旦等新兴核电国家的核电建设与开发工作也在按计划向前推进。
长远看,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减排二氧化碳、应对全球变暖将是核电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会持续、有力地推动核电朝着更安全、更先进、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坚定发展信心
我国"十二五"确定的方针是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两者不可偏废,不能因为日本的老旧核电机组出了问题,我们就在核电发展上因噎废食。从发展节奏上看,我国核电"四个自主"能力的形成来之不易,基础还比较脆弱,禁不住折腾,务必需要保持核电发展的平稳性、持续性,避免大起大落。从技术上看,二代改进型和三代技术不是完全割裂、非此即彼的关系,二代改进型经过验证目前是足够安全的,通过持续改进会更加安全;三代技术正在做示范,待验证成熟后,我国核电将在安全性上实现新的跨越。
福岛事故的发生,必然会影响我国政府、公众对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信心,相比"十一五",我国核电会出现"减速",今年就没有批准新的核电站,已经批准而尚未开工的4个机组也处于停顿状态,这些电站有的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前期费用,一些核电设备制造厂后续订货中断。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核电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这需要我们重建信心,逐步回归到稳健、有序的发展轨道上。
历史上每次严重核泄漏事故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核电产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核电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跨越。此次日本核事故也必将促使业界在核电安全设计、预防不可抗力因素、核电厂选址及事故应急响应等技术和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对福岛事故的跟踪与反馈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要通过与国际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与信息共享,全方位吸取事故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国家核安全大检查中暴露的问题,在核电设计、工程和运营等各环节优化改进。
福岛事故让公众对核电更加疑虑,甚至核电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放大。核电中长期规划目前正在修订中,也会受到各方舆论影响。当前形势下,除扎实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外,还要进一步重视并正确处理好核电公共关系。通过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努力,结合国家安全大检查结果,做好核电宣传与舆论引导,做好核安全文化和知识的普及工作,消除公众对核电认识的误区,为核电发展创新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能.源)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启动三年滚动规划编制工作
10月14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召开2012年-2014年发展战略与规划(简称三年滚动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首次启动全体成员单位参加的三年滚动规划制定评审工作,并正式开始对成员单位发展战略与规划开展的逐年滚动管理。
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展为期三年的规划目标分析,填报主要经济指标、主营业务市场开发目标、企业技术进步目标、投资风险控制目标等十类指标体系,完成投融资、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国际化经营计划等七类工作计划,有效落实发展战略,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的落地和规划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次规划制定工作还特别注重与刚刚评审结束的"十二五"规划和年度综合计划的衔接,要求各项规划、计划突出侧重点,避免重复,同时在"三年滚动规划"中强化规划目标和指标可实现、可衡量、可操作、可考核的量化特点。
会议还对规划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估和考核做出了部署。
本次公司系统三年滚动规划编制工作将开展为期6个月的编制、评审、批复等工作,预计至2012年4月正式结束,规划的执行和考核工作将以年度为单位进行滚动管理。
纽约时报:福岛危机未影响中国核电前行
美国《纽约时报》10月10日文章,原题:尽管福岛发生核事故,中国依然大力发展核电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使世界核电产业遭受重创,但中国例外。今夏,德国和瑞士决定逐步关停境内核电站。日本已搁置新建核电站计划。美国的经济不景气导致电力需求停滞,核电吸引力进一步降低。这令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将修建比其他国家总和还多的核反应堆。但问题是,中国是否会因此成为国际核电产业的救星,抑或成为导致西方核电公司面临更严峻挑战的凶猛竞争者。
福岛事故后,中国对所有现存和在建反应堆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安全大检查,并宣称它们均处于安全状态。中国官员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在2015年达到5000万千瓦的目标。该国快速增长的耗电量使核电站不可或缺。中国官员甚至认为福岛事故有益于核电产业,这是在其他地方极少听到的说法,"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教训。"
截至去年底,核电仍只占中国发电总量的1.1%。随着该国正以远超其他任何国家的速度兴建风电和燃煤电厂,到2015年时核电在其发电能力的比重将不会高于4%。但核电对北京的主要吸引力在于能提供基载电力,即能在每天24小时和每周7天内持续发电。
中国去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国家,但煤炭仍是其电力的主要能源。煤炭是电力产业的最大污染源,而核电是最清洁能源之一。每年的矿难使2000多中国人死于非命。怡安风险服务公司的詹姆斯·马奎尔表示,直到为风电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找到可靠的、大规模的储存方式之前,中国人不得不继续让核能充当基础燃料之一。由于拥有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中国对核电安全尤为关注。
如今,中国拥有包括使用法美俄和国产技术在内的各式各样的反应堆。在向许多跨国公司提供承建合同时,中国也要求他们提供反应堆的建造文档。中国并非只是获取技术。它还能通过兴建大量反应堆创建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每年相当于纽约的人口拥入城市,要求拥有空调和其他耗电的生活便利设施,其耗电量有可能继续以两位数增幅上升。中美清洁能源论坛首席执行官薄锐思表示,"我相信核电仍是中国能源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一旦有关福岛事故的记忆消退,或全球变暖的形势变得更为紧迫,中国之外的核电需求也将重新上升。业内专家警告称,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具备出口反应堆的能力,与工业化国家展开竞争。(作者基思·布拉德舍,丁雨晴译)
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人们重拾核电信心
在近日开召的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主任张国宝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各种弃核议论抬头,这种情结将影响我国核学科的持续发展。明年3月以后,国际、国内对核电的认识有望出现转机,有可能步入恢复发展的轨道。"这是因为届时有些国家新的核电站将许可建造。我国秦山又将有新机组投产,AP1000的建造将取得进展。同时,核安全的规划也应该制定出来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拾核电的信心。"
张国宝说,中国军用核技术已跻身于世界五大国之列,并拥有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但"遗憾的是我国民用核技术发展却步履蹒跚,远没有军用核技术的成就显著"。我国核反应堆的数量远低于韩、日,并且至今没有摆脱"万国牌"的阴影。他认为,究其原因,是我国在发展核电问题上政策摇摆,没有像研制"两弹一星"那样形成国家意志。这同时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上世纪60年代,核技术专业是年轻人向往的学科,因此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但由于民用核技术发展不快,到90年代和本世纪初,核专业成了冷门学科。这一现象到了"十一五"才有所改观,上海交大等高校的数百名本科工科专业学生自愿转入核专业,一时间与核电有关的专业又成了热门学科。
张国宝说,中国没有弃核,福岛核事故正在催生更加安全可靠的核电技术。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科.技.日.报)
开发内陆核电是必然趋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增长已是现实问题。要实现核电中长期规划的目标,除了新建一批滨海电厂外,开发建设内陆(滨河、滨湖)核电厂是必然趋势,也是调整能源结构的必然。
在内陆核电选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核安全法规及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为此,针对内陆核电发展建议如下: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以及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展示了我国核电建设由沿海向内陆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充分调研并评估国外核电发达国家的内陆核电建设的相关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环境及人口分布实际情况,适时提出适合我国内陆核电发展的规划;加快制定我国内陆滨河、滨湖核电厂的核安全及环境保护具体要求;内陆核电厂厂址选择时,应考虑核电厂从投入运行直至退役所涉及的所有安全要求。同时,核安全、核电工程技术、环境保护等专家参与早期选址相关活动,为后期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从2006年起,华能核电先后在山东、海南、安徽、江苏、辽宁、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开展了核电厂址开发工作。其中,山东、海南厂址已被国家选用,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华能核电公司,拥有核电权益装机容量约50万千瓦,受华能集团委托管理权益容量64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规模约2000万千瓦。华能核电内陆厂址核电开发以AP1000和高温气冷堆为主。
合乐彩票登录:废液排放,在内陆厂址开发中,我们在充分考虑了液态放射性流出物受纳水体的稀释扩散能力基础上,积极与美国ES公司就低放废液处理进行深入技术交流,通过采用新处理工艺及增加废液储存罐数量和容量、增加多级蒸发等多种措施,寻求内陆核电厂低放废液的合理"零排放",以达到减少核电厂对受纳水体及周围公众的潜在影响。
此外,考虑厂区气象观测工作前移。大多数内陆厂址的静风频率较高,大部分在20%以上。同时,年平均风速偏低,大部分在1.5-3m\s之间,大气扩散条件与沿海厂址相比较差。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确定假象事故下放射性源项释放是一个影响非居住区大小的重要问题。为此,优先安排
持续看好电力电子细分领域
高压变频器的价格竞争逐渐趋于稳定,行业洗牌进入尾声。中低压变频器市场覆盖领域不断扩大,用户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虽然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以及银根收紧的影响,工业控制类企业的资本性开支可能略下降,导致变频器需求增速减缓,但行业整体仍将保持增长。
欧债危机升级太阳能冬天继续
由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靠政府补贴的太阳能行业面临很大压力,行业将面临高产能高库存、降价甩卖,盈利能力下滑的局面,预计行业将迎来整合、并购高潮。我们预计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欧美市场需求恢复仍难以期待,一旦上游多晶硅价格松动,全产业链新一轮大幅降价在所难免,厂商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将经受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