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卓平说,福岛事件以后,根据国务院部署,我们对核与辐射安全要做各方面的检查,还要制定相关规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潘自强对记者说,日本核泄漏事故不太可能发展成切尔诺贝利的情况。现在福岛的核反应堆已经停下来了,情况跟切尔诺贝利不一样。它有可能往外扩,但扩也传不到很远的地方。
潘自强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我们国家当时测到了碘131,但浓度在允许量的1%以下。要知道,核探测灵敏度非常高,只要有一点,我们现在的技术就能测出来。到现在为止,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居民健康没有影响。
针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19日权威发布:
截至3月19日16时,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根据最新气象分析,未来三天日本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无影响。
国家海洋局对我国管辖海域黄海中北部、东海、南海北部海面的大气核辐射监测结果未见异常。未来三天福岛附近海域海流主要流向日本以东方向。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见异常。
综合分析认为,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综合记者余晓洁等报道)
核事故概率很低,中国核安全纪录良好
——核安全专家为公众答疑释惑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 余晓洁)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会不会继续升级?对中国公众健康和环境是否有影响?中国核工业设施安全性能如何?日本核泄漏给核能开发带来哪些警示?
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潘自强,中国核学会顾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核电部专家俞卓平等做客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与媒体记者和民众共话“核能·安全·健康”。
“不太可能发展成切尔诺贝利的情况”
潘自强:日本核泄漏五级再往上发展一点是可能的,但就我判断,不太可能发展成切尔诺贝利的情况。切尔诺贝利的核反应堆启动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脉冲,是瞬发临界事故,把整个堆都损坏了,石墨燃烧,形成极高的温度,一次燃烧了四天。
现在福岛的核反应堆已经停下来了,情况跟切尔诺贝利不一样。它有可能往外扩,但扩也传不到很远的地方。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规模大得多,而且它是高空的。即便如此,影响范围也主要在30公里左右。
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是熊熊大火,无法接近。温度一高,放射性物质就往外跑,没有其他办法,最后采取封堆。现在福岛的情况,我们认为封堆是最坏的考虑,目前来看还没有到这个程度。
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后,我们国家当时测到了碘131,但浓度在允许量的1%以下。要知道,核探测灵敏度非常高,只要有一点,我们现在的技术就能测出来。到现在为止,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居民健康没有影响。
“核事故概率很低,中国核安全纪录良好”
俞卓平:核能,又叫原子能。世界上第一座民用核电站是俄罗斯的“奥布林斯克”核电站,1954年建成,规模很小。
福岛事故之前,有过两次大的事故,第一次是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2号机组事故,第二次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事故,由设计本身固有缺陷导致。
总体说来,核电站事故很少,但人们很关心。核电行业有句俗话,一个地方的核事故就是任何地方的核事故。
潘自强:我国核工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家一开始对核安全极为关心,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安全方面的规定,就是(核)辐射的规定。先后成立了专门搞辐射安全的工业卫生局、辐射防护研究所、核与辐射安全研究所等单位。发展核能以后,又成立了独立的国家核安全局,从组织方面来说,国家十分重视。
到现在为止,我国未发生过一起辐射致死、辐射造成放射病的事例,我国核安全记录良好。
福岛事件以后,根据国务院部署,我们对核与辐射安全要做各方面的检查,还要制定相关规划。
俞卓平:对核电安全的关注程度和监管的严格,是任何其他工业无法比拟的,凡是有核电的国家,都有核安全监管机构。我自己是中国第一代核电站的高级操作员,我清楚我们在管理制度、操作运行规程、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定期试验、辐射防护等方面做得不错。
“日本核泄漏教训值得汲取”
潘自强:通过这个事情,一定要吸取教训。实际上核的发展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福岛1号机组是1971年正式开始运行,恰好40年,按规定它应该退役了。大地震前通过评估,日本认为它还可以延长服役。现在来看,这个堆完全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主要问题还是海啸,对海啸原来估计不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俞卓平:其实三里岛事故以后,世界上对当时所有核电站进行了改进。比如,三里岛核电站水位计有缺陷,现在所有的堆都有很好的水位计。这次福岛核事故以后,核电行业也会吸取教训,比如对以后核电站的抗震级、防波堤高度怎么定都会反思,使核电站更加安全。
我认为,核电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核电能够规模化替代火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核电还是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