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骄阳似火,位于浙江沿海的三门县天气潮湿闷热,三门核电站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工人的干劲、工程的速度让人忘却了炎热的天气。
资料图:我国江苏田湾核电站
这与去年3月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那时工程刚刚开工,1号机组核岛还未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仅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三门核电站已经初具规模。不仅如此,作为我国第三代核电的首批项目,三门和海阳两个项目已经按计划顺利完成23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节点目标。 这样的成果在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眼里还只是个开始,他心里装着更大的蓝图:
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第一台机组于2009年3月主体工程开工,2013年建成发电;
国产标准设计的首批内陆AP1000三代核电机组到2010年底在技术上具备保障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
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三代核电机组将于2013年开工,2017年建成投运。
这个蓝图清晰地指明了我国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方向,我国核电建设者们在这条路上已经努力、正在努力并将继续努力。
核电和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世界三大电力支柱。核电具有安全、经济、清洁、可靠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电力需求,对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布局、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高科技产业、保障能源安全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进:依托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
2006年11月,我国以全面技术转让的方式从国外引进了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核电技术;2007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2月26日和7月29日,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两个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负挖工程相继提前动工。AP1000的技术引进,是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30万千瓦、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技术以来,再次由国家层面组织的大规模能源技术引进工作。
据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介绍,随着世界核电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代核电技术开始流行。与第二代相比,第三代核电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建设周期短、运行寿命长等特点,迅速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主流。截至2009年1月,美国在建和正在申请建造的26台核电机组均为第三代技术,法国也明确表示不再新建第二代核电站。 为了赶上世界核电发展潮流,建设更安全、更高效的核电站,我国决定引进世界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追赶上国外核电最新成果,带动我国核电产业迅速发展。
“当时,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包括9名两院院士在内的34位核电专家就三代技术引进召开专题会议,并形成共识:AP1000技术是目前国际上相对最先进、最安全和最经济的核电技术,选择AP1000作为我国核电自主化项目的依托是合适的。”王炳华说。 相对于第二代核电技术,AP1000技术采取了“减法”的措施,采用“非能动”路线,利用自然界物质固有的规律来保障安全,利用物质的重力,流体的自然对流、扩散、蒸发、冷凝等原理在事故应急处理时冷却反应堆厂房和带走堆芯余热,既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又简化了系统,减少了设备和部件。
2007年,我国与美国西屋联合体签订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台机组核岛设计和部分关键设备采购及全面完整的技术转让合同,美方转让AP1000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成套技术、建造技术等,中方将拥有在引进AP1000核电技术基础上改进和开发的、输出功率大于135万千瓦的、大型非能动核电站的知识产权。
“为了抢占制高点,我们的依托项目进展很快,2007年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在浙江三门建设的第一台AP1000核电站机组2009年3月就开始动工,预计2013年就能并网运行。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座第三代AP1000核电站,比技术输出国美国还早了两年半。”王炳华介绍说。
只靠引进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在采访中,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告诉记者,“引进并不是目的,消化吸收并加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我国发展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最终目标。”
为了真正掌握三代核电技术的核心,包括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所属单位在内的首批27家技转执行单位通过自主创新、科学实践,加紧消化吸收AP1000技术,创造了中国核电建设多项新纪录,不仅率先掌握了核岛筏基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钢制安全壳成套工艺等多项三代核电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关键技术,同时在AP1000国产化标准设计能力和设备国产化能力等方面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AP1000国产化标准设计方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承担的核岛设计、设备设计技术消化吸收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完成内陆核电标准设计的初步设计、初步安全分析报告、长周期设备采购技术文件,正在开展FCD前的施工图设计,计划于9月底完成。目前,在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湖北咸宁的首批3个内陆核电项目和AP1000后续项目的工程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