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日本30%的电力源于核电。在国内市场保障下,日本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核电设备制造厂商,如三菱重工、东芝、日立等企业。
日本过去对核电产品出口较为谨慎。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日本核电企业正在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步伐。
2006年,东芝公司斥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核电设备巨头西屋公司;同年,三菱重工与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公司宣布开展战略合作,三菱重工有意进一步参股阿海珐公司,并已获得法国政府高层的初步同意;2009年,日立公司与美国GE公司合并核电业务部门,共同开展全球营销。
这三家主要核电厂商与世界主要核电企业的合作,为日本核电业尽快适应国际市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
在近年来利用国际巨头进入全球市场的同时,日本越来越重视借助政府力量推动核电设备出口,采取所谓“官民一体”在海外推介本国核电产品。这不仅是出于日本重视“行政指导”的传统,也源于其在市场上受挫的教训。
2010年上半年,阿联酋政府宣布该国首批反应堆订单将交给韩国企业。此前,日本核电业界对此志在必得。消息公布后,对日本核电业界产生很大冲击。
日方反思认为,目前世界新建核电站大多位于第三世界国家,而这些国家对于核电运行、管理等方面并无经验,因此不仅需要出口方建设反应堆,还需要出口方提供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支持。在此方面,韩国投标方不仅有反应堆建设厂商,还包括电网公司,甚至承诺将在今后60年间向所建核电站派遣管理和技术人员。
相对而言,日方虽有日立制作所和GE公司联合竞标,但东京电力等电网公司对此项目态度消极,甚至表示无意涉入阿联酋项目,这使日本竞标队伍出现重大“短板”。在阿联酋项目于2009年12月基本“落定”后,日本业界就已开始讨论韩国“举国体制”的优势问题。
基于这一教训,2010年4月,在日本政府主导下,三菱重工、日立制作所、东京电力和关西电力等核电、电力企业达成协议,确定共同成立专营核电设备出口的新企业。6月,为促使越南向日本企业订购反应堆,日本政府决定以日元贷款形式,协助越南建设超高压电网,以及核电站配套的抽水蓄能电站等设施,项目总额几乎相当于近年来日本对越南日元贷款的年平均总额。
根据日本电气事业联合会等业界机构的计算,今后埃及、印度尼西亚、约旦、泰国和土耳其等国家,均将出现新的核电机组需求,同时中国和印度还将出现大规模的核电建设浪潮,仅中国新建机组功率就将超过3500万千瓦。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日本核电设备,成为日方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积极对外推介核电产品的同时,日本政府和业界开始布局下一代核电,希望借助技术优势,抢占20年后发达国家核电机组更换高峰期市场。根据业界分析,至2030年欧美日国家将有至少270座反应堆需要更新。由于新建核电站征地将日趋困难,因此只能通过更新现有反应堆,并提高反应堆平均功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因此,自2008年起,日本政府和核电业界联手开始布局下一代核电,研制最大功率达180万千瓦的下一代反应堆技术,而目前日本功率最高的反应堆也仅有130万千瓦。这一项目的经费由政府与企业“对半”分担。为降低技术风险,确保项目收益,日本核电业界决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在现有130万千瓦机组基础上,突破下一代核电关键技术,其后再寻求提高机组功率。
目前,由经产省、文部科学省和业界企业组成的研制方已确定反应堆基本样式,并进入具体设计阶段,据称其蒸汽发生器和抗震装置等关键部件将于2015年前后研制完成。为尽早进入国际市场,日本经产省还于今年8月决定,将新型反应堆投入使用的计划时间从原先预计的2030年提前至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