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乐彩票登录官网
当前位置:
>
访问量:
行业动态
政协委员刘巍:持续推进新项目建设避免发展大起大落
时间:2017年03月16日 来源:中核集团 点击量: 分享:

    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军民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2025的实现……这些当前屡见报端的热词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巍看来,都与核电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他认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雾霾问题持续困扰大部分城市。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经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能源结构亟待调整。“作为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能源,核电在治理雾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环保效应非常明显。而且,除了停堆换料,核电可连续满功率运行,基本不受风、光、水等气候条件影响,稳定高效的特点比较突出。”

  然而,刘巍认为目前我国这一重要能源产业的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核电项目发展速度不够稳定,新项目不足已经对核电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在他看来,首先是核电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我国已经形成每年10台(套)的核岛装备制造能力,而新项目不足造成我国刚刚形成的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空置。经统计分析,当前国内设备制造业实际承接的核岛设备任务不足6个机组,实际产出量不足年供货产能的60%。可以预见,如果新建项目未能及时跟上,未来几年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态势将进一步恶化,这将给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

  其次,这不利于核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改进,无法实施工程项目的验证和示范。我国正处于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时期,没有核电建设的连续性,失去了依托工程,不利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和生产运行等经验的积累,核电的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都将面临停滞。

  第三,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核电发展的保障,核电人才培养周期长,新项目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核电人才队伍的储备和稳定。

  第四,不利于核燃料配套体系的能力建设。核电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核燃料供应相匹配,快的时候跟不上,慢的时候又产能过剩,行业的安全质量和效益下降。

  第五,不利于我国核电“走出去”。 目前,世界多个国家都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华龙一号”有浓厚的兴趣,但决定这些潜在意向国选择中国核电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华龙一号”在我国国内的规模化发展程度。

  2012年,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调整)》规划指出:到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到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然而,截至2015年底,未完成规划的阶段性目标,2016年全年也没有核电新项目获得批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存在重大风险。”

  刘巍认为,从历史和国内外经验来看,如果核电建设不能保持一定规模的连续发展,忽高忽低、大起大落,将不利于我国核电强国战略的实施。“美国、英国曾在国内核电达到一定比例之后停止了国内核电的建设,核工业整体实力受到削弱,目前再想重新恢复核电的全球领先地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我国正处于建设核电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核电发展不可停滞,建议全面落实核电中长期规划,尽快启动新项目,保持每年6~8台新机组的开工速度,维持连续发展规模,有效牵引核电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人才队伍等产业能力持续提升,加快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迈进。”刘巍如此建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