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
——中国装备制造业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加快发展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 张晓松、刘菊花、陈玉明、郑晓奕)仅用28秒,一块重达12吨的钢锭就被世界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挤压成8米多长的厚壁无缝钢管!
“这个‘大力神’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从此打破国外垄断,为超临界、超超临界火力发电设备制造提供关键零部件。”北方重工公司副总经理雷丙旺日前说。
装备制造业是“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自主创新和艰苦努力,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几乎一片空白到世界产值第二,为中国经济腾飞铸就了坚强的“脊梁”。
“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今年8月1日,沈阳机床集团宣布,配置飞阳数控系统的沈阳机床中高档产品将批量推向市场。这标志着中国中高档数控机床终于有了自己的“大脑”,而在过去则要全部依赖进口。
1956年,作为中国第一个机床制造企业,沈阳机床集团的前身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像样的机床产业。”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告诉记者,当时,全国只有上海、沈阳、昆明等城市有一些机器修配厂兼产少量皮带车床、刨床、冲床等简易机床。
50多年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从“一穷二白”起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装备制造体系。到2008年总产值已达1963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发电设备产量、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对于中国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说。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整个制造业,而且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今年1到7月,规模以上装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工业2.6个百分点。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不断做大的同时,着力做强。上海电气集团、中航工业集团、国机集团、通用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特变电工等一批具有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壮大,并已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支柱企业。
“装备制造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它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装备。”据张相木介绍,中国重大技术装备不断取得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替代进口产品、打破国外封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
今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捷报频传,一批重量级产品替代进口:中国首套国产化超大断面圆坯连铸机装备热试成功、中信重工交付使用世界最大型球磨机、柳工造出中国最大轮式装载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连续三年保持进出口贸易顺差。在常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港口装卸机械、水泥成套设备等制造领域,中国不仅早已替代进口,并已占领了重要的海外市场。
自主创新——中国装备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上海重型机器厂的宽大厂房里,巍然耸立着一个20多米高的“钢铁巨人”,这就是1962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47年后,还是在上海重型机器厂,世界最大的1.65万吨自由锻造油压机正式开锤投入运用。
“这台油压机完全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蕴涵了20多个专利。”上海重型机器厂副总经理王醒雷说。
从万吨水压机到万吨油压机,上海重型机器厂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创造奇迹的历程。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的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已享誉海内外。
来自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中国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中国装备制造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连瓦轴集团的汽车轴承、冶金轴承和通用轴承市场下滑了30%到70%。然而在过去的2008年,瓦轴集团却实现了销售收入增长20%、利润增长90%的佳绩。
“自主创新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和渡过难关的重要途径。”瓦轴集团董事长王路顺深有感触,这几年瓦轴集团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上花的钱占总销售额的10%至15%,目前有1.5万种轴承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大量新产品成功替代进口。
“实践证明,花钱买不来现代化。我们不可能从发达国家引进最新、尖端的成果,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特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说,“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只能依靠本民族装备制造企业的振兴,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内忧外患”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的一纸通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份通知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在招标文件中采用歧视性条件,间接或直接指定采购国外品牌产品或功能部件,限制国产设备使用。
“事实上,当前社会上对国产装备的歧视依然非常普遍。”一家轨道车辆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产品质量已经很不错了,但许多国内市场用户就是信任外国货,结果我们的产品只能主要依靠外销。”
但是,自从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装备工业的出口需求持续低迷。今年1到7月,中国装备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7.5%。
内外交困情况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这固然因为‘中国制造’还没有打出自己过硬的品牌,但也应看到,一些国产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宋晓刚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外患”,直接反映出其自身存在的“内忧”。
尽管经过多年艰苦攻关,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发明专利授权比率为例,目前只有1:3.5,明显低于国外的1:2.4。
“我们虽然能生产许多重大装备,但基础件和基础工艺发展严重滞后,很多装备中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中国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说。
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差,专利技术缺乏,外资往往以技术入股、对产品收取专利费等方式获得行业的丰厚利润,内资则通常只能取得加工装配的低附加值收益。
“有规模、缺实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有出口、缺档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以“六有六缺”概括了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正视自身不足,应对金融危机,不久前国务院正式公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随着振兴规划的出台,加之扩大内需、汽车下乡、农机补贴等一系列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装备制造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中国正在打造一批高水平“工业母机”,为经济腾飞铸就更加坚实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