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电!缺电!这是中部七省争夺核电立项时提出的理由,也是我国大力发展核电背后的燃眉之急。
权威人士称,我国《核电发展专题规划》中“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将上调。
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我国火电发展捉襟见肘,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尚未成气候之际,核电因其“成本低、清洁”优势被推崇为替代能源的“主角”,但核电产业究竟能否迎来高速发展?答案是,安全、资源、技术成为核电发展的“三重门”,前景是光明的,但步伐不会太快。
核电争夺战正在进行时
今年6月,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在武汉揭牌,标志着咸宁大畈核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启动,并成为我国内陆首座核电项目。此前,湖南益阳的桃花江核电项目、江西彭泽核电项目也已初步确定。目前,四川三坝核电站正在做可行性研究,等待批准的核电项目已经排起了长队。
近年来,随着油价攀升、火电亏损压力增大,各地争夺核电项目的热情高涨。记者经过粗略计算发现,我国核电项目开发速度近年呈迅速加快的趋势。
1991-2000年期间,我国建立了秦山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26.8万千瓦;2001-2005年期间,新增了岭澳核电站,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94.8万千瓦,5年之内增长了2倍;而2006年至今,新增了装机容量达212万千瓦的田湾核电站,在建核电站装机容量达到79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共计1696.8万千瓦。
这一增长趋势还将继续下去,不同的是,核电争夺战正从沿海向内陆扩散。
对此,东北证券研究员陈鹏认为,一些内陆省份在今年雪灾和地震灾害中电网受损严重,能源压力加重,这些地区也是输配电工程的必经之地,连接全国大电网的重要节点,因此这些地方抢着上马核电也属于内生性需求。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周大地认为,油价上涨使内陆地区也感受到了能源压力,过去集中在沿海地区的核电项目也在向内陆扩散,内陆省份发展核电的积极性高是值得鼓励的。
长城证券能源行业研究员周涛认为,各地方争夺核电项目实际也是在“圈地”,主要是争夺项目归属地,因为核电开发能够给当地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具体负责开发的仍是中核、中广核等公司,地方负责政策配合。
据了解,目前的核电项目开发基本都是中核公司、中广核公司以及中电投集团下属的专营核电公司来负责,核电开发的核心技术也集中掌握在这三家公司手里,五大发电集团对核电的投资和开发多数以参股的方式进行。
有望获批核电站不止8个
《核电发展专题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目前我国已建核电项目——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红沿河等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00万千瓦,今后新投产的核电装机容量只有约3100万千瓦。
银河证券分析师邹序元指出,对一般的核电站规划来说,每个电源点能够拥有4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算下来,在2020年之前,再投产不到8个核电站就已足以实现规划目标了。
“这意味着,目前各地纷纷向发改委申报的核电项目中,只要再审批8个就够了。”邹序元认为这个数量并不多,原因是目前全球核电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16%,而到2020年,我国4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仅占10亿总装机容量的4%,这一比例仍太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透露,中国的核电站建设进展超过了原定计划,预计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核电发展目标调整在即。
周涛认为,从最近的核电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核电超过规划发展的可能性很大,原因是《规划》的制定日期较早,当时能源紧缺尚不突出,而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也让内陆地区投资核电的需求凸显。
周涛预测,考虑到内陆省份能源紧缺的现状,国家发改委审批核电项目的口径很可能放松。这意味着,中国到2020年的核电发展规模将比原计划扩大50%,可能获批的核电站肯定要超过8个。
2015年或迎来投产高潮
目前,核电在整个能源发电结构中占比依旧非常低,目前我国拥有7亿千瓦的装机总量,而核电装机容量只有800万千瓦左右。但是,相比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核能发电在产业化方面更有优势,很容易进行规模化发展。
邹序元介绍说,一台核电机组一般都有100万千瓦的容量,而一台风电机组只有10万千瓦的容量,而核电的利用小时数要高过传统的火电,每年达到7000小时左右,而风电的利用小时数目前只有2000小时。
近年来,核电和风电的发展势头都比较猛,然而,由于风电建设周期远比核电建设周期短,风电机组在整个装机容量中的比重提升速度较快。
因此,邹序元认为,至少在5年之内,核电难以在改变我国电源结构上有明显贡献,而核电的投产高潮预计会在2015-2020年出现,到2020年左右有望彻底改变我国电源格局。
“风电难以成为我国替代能源的主流,而水电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在整个发电总量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林伯强教授认为,在能源结构中,核电在我国必将迎来大发展,但发展速度不会很快。
对于核电项目的投资主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高世宪介绍说,对于民营资本、外资都没有限制,完全是走商业模式运营道路。
目前,法国、瑞典等国也在纷纷加大对我国核电发展的投资,主要通过技术支持的方式进行参股。但联合证券研究员王爽认为,外资短时间内很难大量进入我国核电开发项目,原因是国内的省份和五大发电集团的胃口已经足够大了。
核电设备细分行业受益较大
尽管从发电端来分析,核电目前尚难形成气候,但对核电设备端来说,利好已经形成并将长期持续。
按照《核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如果按核电平均1万元/千瓦的成本计,2020年前实现4000万千瓦则对应约4000亿元的总投资,其中,设备投资占其中40%,约为1600亿元。周涛认为,这将给东方电气等国内核电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带来巨额订单。
据了解,核电设备制造力量相对集中,以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为代表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已初步形成核岛、常规岛、核电专用材料等产业链体系。邹序元说,我国核电设备的国有化率逐步提高是必然过程。
周涛介绍说,目前,国内的核岛设备市场上,上海电气与西门子联合体占有率达45%(每年订单近30亿元),哈电与GE联合体占有率仅有5%,剩余的50%为东方电气所占;在常规岛设备市场上,上海电气与西门子联合体、哈电与GE联合体和东方电气基本上是三分天下。
“在核岛部分的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来看东方电气略胜一筹。”周涛表示,但长期来看,格局还可能发生变化。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核电行业景气对不同的核电设备商影响不一,对核电细分领域有竞争优势或核电设备比重高的企业利好更大,例如生产核承压设备的海陆重工(002255)、生产变压器的天威保变(600550)、生产核电空调设备的哈空调(600202)等。相反,对业务结构比较多元的东方电气来说,利好因素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技术和安全不是“拦路虎”
2007年11月,广东核电集团和法国阿海珐签署了第三代核电技术EPR的技术转让及相关设备合同。2007年7月,中核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签署了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转让及核岛设备采购合同。
中广核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核电技术系统超过两套,日后很难统一,这也使国内核电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对此,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相关人士表示,技术路线之争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此后的融合将不成问题。
目前,我国能够完全掌握的核电技术只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基本都需要引进。这意味着,我国核电设备的成本短期内很难下降。
据了解,中核公司与华能集团合作推进了位于山东石岛湾的我国首座高温汽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该技术可大幅降低核电发电成本。目前核电发电成本平均为4角左右,该技术能够将成本降至3.1角,从而比火电更具成本优势。周涛介绍说,该技术在2013年之后可以大范围普及,届时核电上网电价将低于火电。
如果说技术可在长期发展中逐步解决的话,核电的安全话题更是影响着当下核电发展的舆论软环境。1986年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燃料泄漏事件以来,全球核电业开始进入低潮。然而,近年来的能源危机,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求助于核电,欧美国家被冻结30多年的核电计划纷纷重启,美国正在开发的第四代核电开发技术将能够实现“事故条件下无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标准。
相比较技术,林伯强更担心核电的安全和资源瓶颈会拖累行业发展的脚步。他表示,核电发展一定不能走火电老路,我国铀矿比较贫乏,能源受制于人的后果很严重。
来源:中国证券报